跳转至

基础知识简介

主要作者

@Crabtux

本文仍在编辑中

在服务器运维的过程中,虚拟化技术的使用十分常见。运维人员可能会将服务器划分为若干虚拟机进行使用,或使用容器技术将应用进行包装与隔离;在需要管理大量服务器的场景下,虚拟化技术能够为集群管理提供底层支持,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。

本部分介绍与虚拟化技术有关的常用术语和基础理论知识。

虚拟化技术简介

虚拟化技术是一种资源管理技术,它在下层计算资源与上层软件之间添加了一层抽象层,称为虚拟化层。虚拟化层负责分割、隔离并管理计算资源,并将资源划分为多个抽象的资源实例,提供给上层软件使用。上层软件拥有对抽象资源的完全控制权,然而,其对物理资源的使用会由虚拟化层进行调度和限制。

使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带来许多好处:

  • 资源隔离:在虚拟化层未被攻击成功的前提下,即使一个虚拟化实例被攻击,也不会影响其他虚拟化实例,从而提高安全性。
  • 资源共享:一台物理主机可以运行多个虚拟化实例,每个虚拟化实例能够使用的资源都可以弹性分配,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。
  • 环境迁移:虚拟化实例是软件定义的,抽象于具体硬件,因此虚拟化实例可以方便地移植到不同机器上运行。

根据虚拟化层所在的层级不同,虚拟化技术可以分出以下两种常见类型:

  • 硬件虚拟化(Hardware virtualization)
  • 操作系统级虚拟化(OS-level virtualization)

以下将具体介绍这两类虚拟化技术。

硬件虚拟化

部分内容仅适用于 x86 平台

概述

在硬件虚拟化技术中,物理主机被分割为一台或多台虚拟机(Virtual Machine)。每台虚拟机都可以看作一台独立的“计算机”,拥有自己的虚拟硬件(CPU、内存、硬盘、网络接口等),运行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,通过虚拟化技术共享物理主机的硬件资源。

硬件虚拟化使得一台物理主机能够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,此时,被虚拟化的下层资源即为 CPU、内存、I/O 设备等硬件资源。用于创建、管理和执行虚拟机的虚拟化层被称为 Hypervisor,有时也被称为 Virtual Machine Monitor(VMM)。被虚拟化的物理主机称为宿主机(Host),而分割出的虚拟机称为客户机(Guest)。

在 1973 年的论文《Architectural Principles for Virtual Computer Systems》中,Robert P. Goldberg 将 Hypervisor 分成以下两类:

  • Type-1/Native/Bare-metal Hypervisor

    • Hypervisor 直接运行在硬件上,可以直接访问物理资源
    • 例:VMware ESXi、Microsoft Hyper-V、Linux KVM
  • Type-2/Hosted Hypervisor

    • Hypervisor 作为操作系统的一个应用程序运行,资源访问受到操作系统的约束
    • 例:VMware Workstation、Oracle VM VirtualBox

Type-1 Hypervisor 通常效率更高,但配置相对复杂,且灵活性稍差,适合服务器环境安装使用;Type-2 Hypervisor 虽然性能稍逊,但灵活性更强,适合桌面用户或开发者。

完整的硬件虚拟化解决方案除了提供 Hypervisor 这样的虚拟化基础设施之外,一般还会附带用户界面和命令行工具,帮助管理员完成虚拟机配置。例如,Linux 下的硬件虚拟化解决方案 Proxmox VE 提供了 Web UI 作为管理界面,如下图所示:

Web UI in PVE

当然,有时这类图形化界面无法满足管理员精细化管理或高级配置的需求,此时就需要使用 CLI 工具了,如 VMware ESXi 提供的 ESXi Shell。PVE 由于本身是一个 Linux 发行版,自然可以使用 Shell 和 PVE 携带的一些工具进行管理。

实现

对于 x86 平台,目前有多种技术来实现硬件虚拟化,包括:

  • 全虚拟化(Full Virtualization)
  • 半虚拟化(Paravirtualization)
  • 硬件辅助虚拟化(Hardware Assisted Virtualization)

全虚拟化技术采用二进制翻译与直接指令执行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CPU 虚拟化,能够保证不经过修改的裸机程序(如操作系统内核)能够直接运行在虚拟机上。

半虚拟化有时又被称为操作系统辅助虚拟化(OS Assisted Virtualization),它依赖于操作系统内核的修改来减少虚拟化带来的性能开销。使用半虚拟化技术的典型代表是 Xen,这是一个开源的 Hypervisor,官网:Xen Project

到了 2006 年前后,Intel VT-x 和 AMD-V 扩展被加入。它们属于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,在 Ring 0 之下引入一个新的 CPU 执行模式,Hypervisor 特权指令和敏感指令的执行都会使 CPU 进入该模式,免去了二进制翻译和直接指令执行的需求。这两种技术出现之后,常常结合全虚拟化和半虚拟化使用,以减少性能损耗。

I/O 设备直通(Passthrough)

在通常情况下,Guest OS 的 I/O 请求会发送给 Hypervisor 模拟出来的虚拟硬件,并交由 Hypervisor 处理与调度。然而,目前许多 Hypervisor 都已经支持 I/O 设备直通,这允许 Guest OS 直接使用物理设备。

虚拟化 I/O 设备与直通设备各有优劣之处。一个显然的点是,直通降低了虚拟化带来的开销,但也使得虚拟机的可移植性和灵活性变差。

选择将 I/O 设备进行虚拟化和直通是一项取舍,需要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。

操作系统层虚拟化

在操作系统级虚拟化(OS-level virtualization)中,虚拟化的对象是操作系统内核及其调度的系统资源,而不像硬件虚拟化那样直接对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。在这种模式下,每个虚拟化实例都认为自己独占操作系统内核及其所调度的资源,但实际上会受到真正操作系统内核的调度与限制。

目前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层虚拟化技术被称为容器技术(Containers),它依赖于操作系统内核提供的资源隔离与限制等功能。

以 Linux 为例,其提供的隔离与限制机制包括:

  • chroot
  • namespaces
  • cgroups
  • apparmor

与硬件虚拟化相比,操作系统级虚拟化的开销较小,也不依赖于硬件支持,但其不能实现跨操作系统,目前一般用于应用隔离与部署、环境复现等场景。

关于 Linux 下容器技术的详细介绍,可以阅读本文档的 容器 部分。

API 兼容层

API 兼容层技术实现的是 API 级别的虚拟化,这种技术的典型代表是 Linux 平台下的 Wine 和 Windows 平台下的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1(WSL1)。

而 WSL2 中的 Linux 实例本质上是运行在 Hyper-V 虚拟化技术上的轻量级虚拟机,与 WSL1 的架构完全不同。

请读者查阅资料,了解相关技术之间的差异。

Linux 下的虚拟化方案

底层:QEMU/KVM

关于 QEMU/KVM 的详细介绍,可以阅读本文档的 QEMU/KVM 部分。

高层:Proxmox VE

Proxmox Virtual Environment(简称 Proxmox VE、PVE)是一个开源的服务器虚拟化环境 Linux 发行版。其使用基于 Ubuntu 的定制内核,包含安装程序、网页控制台和命令行工具,并且提供了 REST API 进行控制。

Proxmox VE 支持两类虚拟化技术:基于容器的 LXC 和硬件抽象层全虚拟化的 KVM。

参考资料